鲍鱼古称:鳆鱼 物种属性:属原始海洋贝类,单壳软体动物; 物种生命:“7800万年前” 。目前发现最早的鲍鱼化石是白垩纪晚期的,距今约7800万年前。 食用属性:肉质细嫩,鲜味浓郁,是传统名贵食材;富含各类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,营养丰富,高蛋白低脂肪。 ![]()
图片来源网络
时间和空间上的鲍鱼
具有文化底蕴的高贵海珍品,也是跨时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载体。
春秋:管鲍之交
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,后来推荐管仲当上齐相,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,成就齐国霸业。他与管仲的友情故事被称为“管鲍之交”。而鲍叔牙自称人生有两大乐事,一为食盾鱼,二为饮玲珑。所以后世就把盾鱼改称为鲍鱼。 ![]()
图片来源网络
汉朝:以鲍治暴 《汉书·王莽传》记载“莽军师外破,大臣内畔,左右亡所信,莽忧懑不能食,亶饮酒,啗鳆鱼”。讲述的就是王莽兵败回长安途中打算屠村泄愤,喝酒食鲍鱼后,疲劳缓解怒气消散,不再屠村。且西汉成书的《黄帝内经》原文也记载: “以鲍鱼汁治血枯”。
图片来源网络
三国:鲍鱼千钱 《三国志》记载曹操父子非常喜爱鲍鱼,《太平御览》也提到三国时期的人们对鲍鱼的喜爱和珍视。在曹操父子等权贵的追捧下,鲍鱼身价水涨船高,形成中国鲍鱼历史上第一座的价值高峰。《南史·褚彦回传》里记载:“江南无鳆鱼,或有间关得至者,一枚直数千钱”。
图片来源网络
宋朝:《鳆鱼行》 全诗七言三十六句,基本涵盖了鲍鱼的历史、味道、价值和功效等方面,侧面反映鲍鱼作为珍贵食材的历史。诗里面用大段篇幅介绍了鲍鱼的加工、制作、收藏的方式,以及明目养睛的药效和馈赠友人的妙用。
图片来源网络
明朝:《本草纲目》 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鲍鱼性平,味甘,咸,可明目补虚、清热滋阴、养血益胃、补肝肾,故有‘明目鱼’之称”。鲍鱼药用价值至此被重视。同时鲍鱼也深受明朝权贵喜爱,永乐年间,郑和下西洋后,明成祖朱棣为了犒赏郑和及众将士,赐宴十日,就有鲍鱼等佳肴。
图片来源网络 清朝:宫廷全鲍宴
康熙御驾亲征击败葛尔丹平定叛乱,命御厨为每位将军煮鲍鱼庆功,自此鲍鱼成为皇帝和达官贵人的专贡美食,被列为“上八珍”之首,后发展出宫廷“全鲍宴”。且进贡干鲍在官场极为盛行。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,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,以此类推。 ![]()
图片来源网络
新中国:国宴鲍和金砖鲍
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周总理准备了1000公斤新鲜鲍鱼,从大连黄海深处破冰捕捞,鲍鱼以首次“国宴鲍”登上历史舞台。
![]()
图片来源网络
空间上的鲍鱼
世界鲍鱼看中国。
中国鲍鱼看福建。
南日岛,中国优质鲍鱼核心产区。
![]()
|